時間:2022-01-28 14:06瀏覽次數:10993來源:本站
看到一個故事,一個數學老師帶著三個學生去吃飯,有個活動,消費三百返三十,當時已經吃了270了,但是非常難吃。
這個時候,學生提議我們再點三個冰淇淋,湊夠300好了,反正也一樣是270。
后來老師說,還是算了,然后就走了,出去以后,買了幾個DQ(一種品牌冰淇淋,單價20-30)。理由是,已經吃了這么難吃的飯了,就不要多吃幾個難吃的冰淇淋了,雖然不花錢。
這就好像你花了五元錢,買了一個爛蘋果,為了不浪費,還是吃掉了。這樣你不但損失了五元錢,還吃了一個爛蘋果。
其實這五元錢就是沉沒成本,就是你怎么做都無法收回的成本,在沉沒成本前,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對“沉沒成本”過分眷戀,繼續(xù)原來的錯誤,造成更大的虧損。
就好像,一些姑娘愛上一些爛人,因為覺得之前付出太多了,甚至懷孕了,就勉強嫁了吧,結果婚后更悲慘,然后……
其實很早之前我雖然不知道這個概念,但我已經有類似的覺悟。上大學的時候,有一種說法是,你的學費大概是多少,然后你要上多少節(jié)課,每節(jié)課的成本大概是多少(好像一二百吧),如果你不去,你就虧了這一二百。
然后我往往會跟他們說,你交學費已經損失了錢,是不是要把時間也搭上呢?然后毅然的就逃課了。
我承認這不是什么好事情,但起碼還算一個好道理,很多人聽完之后都是啞口無言的,當然,實際上看來,多上課的和不上課的在之后的人生中并沒有明顯的差距。
記得當時我接觸電腦比較早,比較懂,有同學沒有接觸過電腦,后來通過刻苦學習,終于算是精通了,能寫會編的,然后得意洋洋的說,你看,你剛開學的時候挺牛的,現在我也很牛了吧。后來這個人畢業(yè)就去電腦城裝電腦去了。
沉沒成本基本上是現在電話和短信詐騙的核心支撐理論了,一般這些人一開始都讓你交一點小錢,等你交了,就讓你慢慢越交越多,很多人覺得,如果后面不交,前面就都拿不回來了,所以就僥幸心理,一再追加投入,最后越陷越深。
很多投資公司也這么干的,讓你一開始出點小錢做一些評測、資質、標準,很多人就越投越多,想著萬一成了,可以拿到上千萬投資,就咬牙堅持一路評測下去,最后血本無歸。
機會成本則是另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問題。什么叫機會成本呢,也就是選擇成本,就是你做出一個選擇,就可能損失另一個選項的成本。
舉例說,你選擇了這頓飯吃麥當勞,就喪失了吃必勝客的機會,而有可能必勝客正好有一個很大的促銷,你就錯過了。
更嚴苛一點的是,你選擇了在宿舍看美劇就喪失了去圖書館看書的機會,而你有可能在哪里遇到一個妹子,最后可能會成你老婆。
然后,你看了美劇,就沒老婆了。這個老婆,就是你看美劇的機會成本。
這個問題和我之前討論過的時間成本一樣重要,你一定要明白,你做選擇是有成本的,千萬不要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因為你是冒著損失其他機會的成本來嘗試的,一定要努力得到一個值得的結果才好。
這個東西在資本運作中就更為明顯,比如你當年有一筆錢,你選擇投資了房產,可能就笑死;投資了股市,可能就哭死。
這個思想貫徹后,會幫助你分析各種選擇,盡可能減少一時沖動的選擇,很多人都會有一時沖動導致的一不做二不休的情況。
這個時候,你要考慮下你的機會成本,可能就會冷靜下來了,適合創(chuàng)業(yè)激進分子。
沉沒成本的故事告訴我們遇到損失,要及時止損,做不到這一點,就不要碰股票。
而機會成本則告訴我們,做選擇的時候多思考可能造成的損失,最起碼,你會損失時間。
比如說你畢業(yè)就去創(chuàng)業(yè)三年,如果失敗了,你不僅僅損失的是金錢,更重要的是,你損失了三年的時間,而這三年,你工作的同學可能已經在某個領域站穩(wěn)腳跟,甚至有所小成了。
這就是你的機會成本,你一定要確保你得到的大于這個機會成本,再去做選擇,會比較靠譜。
曰:
1.明白“沉沒成本”,就不會被過去形成的存量綁架。
2.明白“機會成本”,就不會被某種虛妄的構想綁架。
3.人生苦短,是一沓越撕越少的支票本。
2025-02-06KDJ指標:開啟期貨短線交易的財富密碼
2025-02-05《哪吒2》爆火出圈,期貨交易員從中悟到的“逆天改命”法則,太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