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6-03 14:48瀏覽次數(shù):5621來源:期貨日報 作者:王力緯
“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
A 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在讀心理學研究生的過程中,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心理學教授,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有的教授,成果斐然,性格卻陰晴不定,暴躁易怒,對自己的學生也不甚關心。既然自己是學術巨人,必然懂得很多道理,卻為何處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呢?這樣看來,學習心理學知識豈不是連提升自己都做不到?直到后來,一位教授的話點醒了筆者,他說:“面對無意識水平的存在時,最重要的,不是什么心理學理論或方法,而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基礎。”
無論什么知識,如果不能夠轉化為自己的心靈積淀,那么都只是一種工具,只是用來換取外界作用于物質(zhì)名譽的回饋。這種學習的態(tài)度,無論再勤奮刻苦,也是如同古希臘神話里日復一日推巨石上山的西緒福斯一樣,努力的方向不對,再多的努力都是無用的。因為這不是對知識的真正擁有,無法提升自己內(nèi)在的層次,故而面對無意識水平的狀態(tài)時是無能為力的。
《孟子》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說的正是這樣的道理。原文如下:
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孟子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曰:“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span>
就是說,有一天公都子問孟子:“同樣是人,為什么有些人是君子,有些人是小人?”孟子答:“放縱滿足身體重要部分的是君子,放縱滿足身體次要部分的是小人?!惫甲永^續(xù)問:“那為什么有人放縱滿足重要部分的需要,有人放縱滿足次要部分的欲望呢?”孟子說:“耳朵、眼睛這類器官不會思考,故易為外物所蒙蔽。一旦與外物接觸,便被引向迷途了。心這個器官的功能是思考,一思考便可求得事物的真諦,不思考便得不到。這個器官是上天特意給我們的。因此,先把這個重要的器官樹立起來,次要的器官便不能喧賓奪主了。要成為君子,不過如此。”
B 做到真正意義上擁有
談到結構,人們并不陌生,而太多的人對結構的了解,是從建筑的梁、板、柱開始的,也就是建筑的結構。談到思維結構,目前的研究還不多。人類的思維是由雙系統(tǒng)結構運行的,一套是嚴謹理性的思維方式,即一種有明確的思維方向,有充分的思維依據(jù),能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的一種思維;另一套是下意識的直覺決策系統(tǒng),即一種潛意識的決策過程,基于決策者的經(jīng)驗、能力,以及積累的判斷,研究者對管理者運用直覺決策進行了研究,識別出五種不同的直覺,分別為基于經(jīng)驗的決策、基于認知的決策、基于價值觀或道德的決策、影響發(fā)動的決策以及潛意識的心理過程。
我們閱讀的書籍、學習的知識,如果目的是為了早出成果,得到地位名譽,那么習慣性的,我們會只在從事這種略帶功利性的活動時,才調(diào)動相應的知識。因此,這種知識不過是一塊華美的敲門磚罷了,有口無心地學習,容易被外界所迷惑,無法起到真正修心的作用。也就是說,這些知識被我們的目的性局限在了意識層面,我們的情緒態(tài)度卻往往受到潛意識的影響,而理性思維需要在潛意識的表征爆發(fā)后,才能進入意識層面進行壓制。
我們都知道,第一次就做對的題和做錯了再進行改正,花費的精力是不同的。某些情況下,錯了會任由其發(fā)展,而懶得去改正,抑或害怕改正,又或許根本不想改正。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目光所及的東西都歸自己,無疑是可笑的,但到了思想層面,卻常常迷惑。這種看似虛無縹緲的意識,如何去定義真正的擁有呢?這個困惑的糾結點在于,物質(zhì)世界的擁有是排他性的,界定似乎很清晰容易,但精神世界的東西是分享共融的。我們都有過少不更事時,被家人或老師逼迫去背誦古詩詞,幾乎沒有孩子可以真正懂得這些晦澀古文的意思。那么我們可以背誦古詩、應付作文和考試就算得上是擁有這些知識了嗎?在筆者看來并不是,這樣的擁有不過是過眼云煙。
某一日,我流落異鄉(xiāng),心情煩悶,面對夕陽西下的江岸,紅霞滿天,我突然脫口而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一刻,我與古人似乎產(chǎn)生了相隔千年的心靈交匯,這種美好的景色與詩句之美,心境與際遇的共通,深深印刻在我的記憶中。那一刻,我才懂得背誦的意義所在,它化為了我獨一無二不可磨滅的美好體驗,我也真正擁有了這一點知識。
在投資市場,一次勝利不難,常勝卻難之又難。市面上的培訓課程眾多,我們都知道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卻往往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理論套系中迷失了自己。很多理論、技巧都是局部有效的方法,學習后不能奢望其應對所有的交易局面。這只是表層的認識,交易員的全局觀,應該不僅是這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放眼整個人生的維度。交易過程給你帶來了什么樣的體驗?交易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我們總是用盤面數(shù)字來評定交易成敗,但若因幾萬塊錢的盈利拖垮了你的身體,浮躁了你的心性,這樣的結果也可以算得上是盈利嗎?
如果緊盯著盈利,那么我們學習的所有目的,也不過是浮于“術”的層面,只有功用的些許可能有所回報,一旦回報不如所愿,便會如同勤奮備考的孩子沒有抽中背熟的課文一般懊惱,絕不會因為懂得而共鳴,也就沒有真正的快樂共融可言。
要知道,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行情變化無常,我們能夠把持和真正擁有的,只有自己的一顆安穩(wěn)富足的心,心理層面的獲得,才是真正的“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就是說,在交易過程中,我們要先確立主要的東西,知大局、識大體,樹立高尚的思想情操,就不會為利欲所迷惑。
2025-02-06KDJ指標:開啟期貨短線交易的財富密碼
2025-02-05《哪吒2》爆火出圈,期貨交易員從中悟到的“逆天改命”法則,太絕了!
期貨開戶及掌上交易一站式服務
微信掃描二維碼,隨時隨地接收瑞達精彩活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