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2-23 13:07瀏覽次數(shù):14392來源:中國證券報
在大家談論期權的時候,期權程序化交易的先驅就不得不提起。他就是獲得過美國期權業(yè)年會終身成就獎的托馬斯·彼得菲,他也是Interactive Broker(盈透,簡稱IB)的創(chuàng)始人。現(xiàn)在,盈透證券是擁有超過46億美元股本資產的美國的主要證券公司之一。作為美國最大的非銀行券商,從1977年成立以來,IB就一直全心投入于交易科技的研發(fā)。IB的業(yè)務有做市、自營及經紀,處理著全世界14.1%的股票期權交易量。
彼得菲,于1944年二戰(zhàn)期間,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一家醫(yī)院的地下室里出生。他的童年充滿了饑餓、困苦,經常為了躲債而不得不跟著父母半夜搬家。1965年,他抓住了逃離匈牙利的機會,身無分文地來到美國紐約,從一個基本不懂英語的匈牙利人開始了他在美國華爾街的傳奇淘金之旅。
1969年,彼得菲加入了紐約金融市場知名的參與者亨利·賈里克的莫卡特公司。在這里彼得菲如魚得水,深得賈里克的賞識。進入20世紀70年代,美國期貨交易量開始增加,作為大型交易所莫卡特公司也開始積極參與。
從現(xiàn)在來看,期權交易最難的還是期權定價,而當時還沒有B-S公式可以參考,可想而知,當時彼得菲在期權交易上遇到的困難有多大。然而,憑著交易員的感覺,經過不斷地總結和驗證,彼得菲和賈里克總結出了影響期權定價的幾個因素,即期權行權價、期權到期日、波動率、無風險利率。而這幾個因素也是現(xiàn)在廣為流傳的B-S公式的基本要素。
當然彼得菲在期權投資生涯中并非一帆風順。1977年,彼得菲離開了莫卡特公司,從他積蓄多年的20萬美金中花了3.6萬,在美國股票交易所買下了自己的交易席位(美國股票交易所也可交易期權)。此后,彼得菲開始自己“單干”。
一開始,彼得菲在期權交易上非常謹慎,他的交易完全依靠自己算法提供的定價,如果一個期權合約沒有在他保守的利潤區(qū)間內,他是絕不會交易的。一次,他發(fā)現(xiàn)一個化工公司杜邦的一個期權以31美金在交易,而按照他的模型計算該期權僅值22美金,彼得菲以為自己找到了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馬上賣掉了200個看漲期權,就等著看該期權跌下來大撈一把。沒想到收盤后,這家公司季報公布好于預期的消息,股價應聲大漲,彼得菲一下子損失了十萬美金,這對一個只有十六萬積蓄的年輕交易員幾乎是致命的打擊。這次交易之后,他發(fā)誓再也不進行方向性的交易,只做對沖交易。
彼得菲并沒有因這次沉重打擊而沉寂,他重新振作,一步一步慢慢地積累資金,擴大交易團隊,擴大交易量。但由于他的英語不好,他無法像其他交易員們一樣和市場莊家們閑聊、交流,莊家們也不喜歡同這個英語帶有濃重口音的匈牙利人打交道,因此他的單子很多不能被莊家成交。于是,他突發(fā)奇想,雇傭了大量金發(fā)美女作為自己的交易員。這一招讓彼得菲一直不樂觀的報單流起了戲劇化的轉變,做市商的眼球一下子就被這些金發(fā)女郎們吸引,不知不覺地彼得菲的單子都被這些做市商接走,在較長時間里都沒發(fā)現(xiàn)彼得菲在悶聲發(fā)大財。
后面,彼得菲期權交易越做越大,其創(chuàng)新的思維使得他在后來期權中率先開發(fā)出通過計算的自動化交易。慢慢地,彼得菲盈利開始直線上升。1986年,交易所變成了彼得菲交易大軍的取款機,彼得菲公司從1986年的一百萬初始資金,到年底飆升至五百萬,取得了400%的年回報。在1990年,彼得菲將他的公司改名為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2007年5月4日,Interactive Broker在NASDAQ成功上市。在開市的鐘聲敲響后,他的公司被市場估值為120億美金,成為當年美國第二大的IPO。2012年,在福布斯美國排行榜上,Peterffy以凈資產46億美元排在第77位。
2023-09-25期權策略勝率有規(guī)律可循嗎?
2022-05-26從一名普通的期權交易員變成億萬富豪——湯姆斯?皮特菲